理论知识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识竞赛200题 第五部分《读党史、学国史、守初心》
发布时间:2019.11.04  来源:  作者:
  

132、第一个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是谁?

    第一个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进分子是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和演说,逐渐从一个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1919年5月,李大钊在《新青年》“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做了系统介绍,这是中文著作中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作系统完整的介绍。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发起了中国最早的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进一步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他的教育和影响下,很多青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更大范围的传播,哺育了一大批杰出的共产主义者,加速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133、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全文翻译成中文的人是谁?

    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的人是陈望道。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


134、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是怎样成立的?

    最早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是陈独秀和李大钊。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0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与此同时,1920年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8月,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陈独秀任书记。陈独秀、李汉俊、沈定一、杨明斋、李达等人经过反复讨论酝酿后,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不久,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旅日、旅法勤工俭学青年中也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后,主要活动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工人运动,建立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将《新青年》作为自己的机关刊物,随后又创办了半公开的刊物《共产党》和通俗刊物《劳动界》。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了《劳动音》《工人周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工作,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1921年,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35、党的一大召开的情况是怎样的?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在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出席的代表共13人:上海小组李达、李汉俊,武汉小组董必武、陈漳秋,长沙小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小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小组张国焘、文仁静,广州小组陈公博,旅口小组周佛海,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当时,对党的创立作出了重要贡献的李大钊、陈独秀因工作脱不开身而没有出席大会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会议。

    7月23日举行了第一次会议,马林作了《第三国际的历史使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的情况和使命,指出本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要完成创建“中国共产党—第三国际东方支部”,并建议推选出一个起草纲领党章和工作计划的委员会。

    7月24日举行第二次会议,各地代表报告本地区党团组织的情况和工作进程,并交流经验体会。25日、26日休会,起草党的纲领和今后工作计划。27日、28日和29日,分别举行第三、四、五次会议,集中议论此前起草的纲领和决议。7月30日举行第六次会议,原定议题是通过党的纲领和决议,选举中央机构。后来,代表们分两批乘火车前往嘉兴举行第七次会议,继续讨论第六次会议未能进行的议题,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这份15条约700字的简短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基本政策、提出了发展党员、建立地方机构和中央机构等组织制度,兼有党纲和党章的性质,是党的第一个正式文献。

    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136、党的二大主要成果是什么?

    1922年7月16日—23日,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党的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进一步讨论和确定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问题。

    党的二大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等重要文件,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高君宇、邓中夏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党的最高纲领。在目前历史条件下,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党的二大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137、党的三大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20日在广州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张国焘等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参加了会议。

    这次大会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全体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问题。会议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分析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把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改造成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联盟的可能性。经过讨论,大会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

    党的三大根据马列主义的策略原则和共产国际的指示,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扬民主,在分析中国社会矛盾和明确中国革命性质的基础上,正确解决了党成立初期在国共合作问题上的重大分歧,统一了全党的认识。


138、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怎么实现的?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军阀势力篡改后,国民党在几经挫折后组织涣散、成分混杂、思想混乱。于是,孙中山同意改组国民党,想吸收共产党作为救活国民党的新鲜血液。鉴于此,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1924年1月20日—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中国国民党在广州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对国民党进行了改组,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使其成为具有革命内容的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与共产党的最高纲领虽然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与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相同,因而为实现国共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国民党一大也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的标志。

 

139、党的四大的主要成果是什么?

    国共合作建立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国内的革命形势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为了总结国共合作建立后的工作经验,制定新的工作方针政策,1925年1月11日—22日,党的四大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谭平山、周恩来等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

    党的四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地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农民“天然是工人阶级之同盟者”。党的四大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更加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国际帝国主义”的同时,既要“反帝封建的军阀统治”,还要“反对封建的经济关系”。


140、党的五大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党的五大在武汉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94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

    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涉及中国各阶级、土地、无产阶级领导权、军事、国共两党关系等11个问题。他的报告不仅没有任何自我批评,而且对其错误加以肯定和发展,硬说“中山舰事件”时无原则让步的策略是正确的;继续主张工人阶级只能进行经济斗争,而不能搞政治斗争和武装起义;仍然反对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反对以土地革命发动广大农民群众。

    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罗易作了题为《中国革命问题和无产阶级的作用》的讲话。代表们对陈独秀的错误进行了批评。

    党的五大虽然批评了陈独秀的错误,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如何对待武汉国民政府和国民党,特别是如何建立党的革命武装等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都未能作出切实可行的回答。


141、八七会议的情况是怎样的?

    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的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毛泽东在发言中批评了陈独秀在农民、军事等问题上的错误,强调军事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第一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坚决纠正和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八七会议是一个转折点,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


142、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怎样诞生的?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划破夜空,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和发动了秋收起义,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为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1928年5月,朱德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在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43、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哪一个?

    八七会议结束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回到湖南。1927年8月18日,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讨论制定秋收起义计划,成立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任书记。9月9日,毛泽东等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目的是准备会攻长沙。起义军在战斗中相继失利。这时,毛泽东表现了善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的本领,看到进攻长沙的计划无法实行,便当机立断,命令起义部队第一、三团与第二团余部,到浏阳的文家市集中。前敌委员会在文家市召开会议,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并于20日带领部队撤离湘东地区,沿罗霄山脉向南转移。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10月,起义军到达井冈山,开始了创建以宁岗为中心的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44、“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怎样开辟出来的?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会后,起义部队进至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创造了以宁岗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

    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1928年4月中旬抵达江西省宁冈县的砻市,与毛泽东统率的井冈山部队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5月4日,在砻市广场举行的会师大会,正式宣布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建立。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总结井冈山斗争经验的基础上,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著作,第一次从理论上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并进而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打下了基础。

    经过全党的艰苦努力,到1930年夏,先后创建了大大小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政权三者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理。


145、党的六大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近郊秘密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为84人。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了《中国革命与共产党》的政治报告,周恩来作了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了农民问题报告。党的六大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央委员会:中央委员23人,候补中央委员13人。大会确定中国革命的性质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总的任务是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工农民主专政。大会指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国内革命形势是处在两个革命高潮之间的低潮,“反革命的势力还超过工农”,但“新的广大的革命高潮是不可避免的”。大会一方面彻底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另一方面又批评了“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这些重要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克服党内存在的“左”倾情绪、实现工作的转变起了积极的作用。

 

146、古田会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929年12月底,红军第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举行。大会由陈毅主持。毛泽东作政治报告,朱德作军事报告,陈毅传达了中央九月来信的内容。大会总结了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红军的建设经验,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决议案规定“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担负起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任务,批评了主张走州过府、流动游击、不愿做建设政权的艰苦工作的思想。古田会议决议案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中国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147、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党中央和红军总部1934年10月10开从瑞金地区出发,到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长征结束。长征转战十余省,长驱两万余里,历经无数曲折,战胜重重艰难险阻,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中国的大西北,保存和淬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为开展抗口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是一个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均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具有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今天,面对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仍然需要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148、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1935年1月,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作了重要发言,尖锐地批评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实行单纯防御和在长征初期实行退却逃跑的错误。会议果断地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特别是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军事问题上的错误,使得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抗日战争的新局面。会议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成为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149、在瓦窑堡会议上中国共产觉作了哪些政策调整?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华北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为了适应形势的变化,争取一切可能的力量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2月17日至25日,中国共产党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决议》。决议指出: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和卖国贼头子蒋介石,并指出关门主义是党内的主要危险。会议还通过了《中央关于军事战略问题的央议》,提出红军行动的战略方针是:把国内战争同民族战争结合起来,准备直接对日作战的力量和猛烈扩大红军。会议宣布以“人民共和国”代替“工农民主共和国”的口号。“人民共和国”口号的提出以及各项政策的改变,很快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影响,使党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前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150、中国共产觉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西安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事变一发生,中共中央在弄清情况并经过认真研究后认为:如果把南京置于同西安敌对的地位,有可能造成中华民族极端危险的大规模内战,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和国内亲日派欢迎的局面。现在,仍有可能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从而为结束内战,一致抗日创造条件,这是全国人民和一切愿意抗日的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欢迎的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坚决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1936年12月24日深夜,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陈述了关于释放蒋介石条件的指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因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节点。


151、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为了批驳“亡国论”和“速胜论”,系统阐明党的抗战方针,毛泽东在1938年5月写了《论持久战》这篇重要文章。深刻分析了中日双方存在的四个相互矛盾的基本特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将经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最后胜利属于中国。“亡国论”毫无依据,但是战争初期敌强我弱的形势也决定了“速胜”是不可能的。《论持久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献,它指出了一条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正确道路,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信心。

 

152、延安整风运动的方针和意义是什么?

    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逐步发展成为巩固的马列主义政党,党的总路线是正确的,取得的成绩是伟大的,但是党内还存在许多严重问题。这些问题如不解决,解放区的困难就无法克服,中国革命就不能继续前进。

    从1942年春天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一次整风运动。整风运动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

延安整风运动是对全党进行的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和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加强了全党的思想统一和团结,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153、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三大法宝是什么?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总结中国共产党18年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


154、党的七大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为了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把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中国共产党于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

    毛泽东主持大会,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预见到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爆发的危险,告诫全党和全国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必须提高警惕。

    党的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七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它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史册。


155、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简要情况是怎样的?

    1948年下半年,经过两年多解放战争,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有利时机,连续组织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同蒋介石集团进行了空前的战略大决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以1948年9月华东野战军一举攻克济南为序幕,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东北解放军集中主力70万人,发动了辽沈战役。经52天战斗,歼敌47.2万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中国革命形势由此进入新的转折点。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部分地方武装共60万人,发起淮海战役,历时66天,歼敌55.5万人,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1948年12月5日至1949年1月31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联合发起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敌军约52万人,使华北全境基本上获得了解放。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事主要力量,为全国解放奠定了基础。

 

156、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情况是怎样的?

    1949年3月5日—13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全会确定了革命胜利后新民主主义建设的蓝图,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战略转移的问题。为实现这个转移,全会号召全党要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任务,努力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全会特别提醒全党,在革命胜利后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圆满解决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和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使全党在革命转变关头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充分准备。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思想更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防止腐化变质的重要法宝。

 

15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此诞生。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帝国主义列强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百年来的耻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它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它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


158、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从1952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面展开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按照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积极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说服教育、典型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引导他们在自愿的基础上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最后发展到社会主义性质的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逐步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完成,它使我国的经济结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59、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意义是什么?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红旗》杂志同时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提出“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鲜明地提出社会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巨大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成为思想上、理论上最根本的拨乱反正。这场讨论的意义和作用伟大而深远。第一、破除了迷信,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第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得到肯定。第三、开阔了人们视野,使思想获得大解放,从而为即将开始的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


160、党的八大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

    党的八大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的代表1026人。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的政治报告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

党的八大是党执政以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系统地总结了党的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适时地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制定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和经济建设的方针,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161、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在我国,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以后,尤其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剥削阶级已经消灭以后,虽然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但是革命的内容和方法已经同过去根本不同。对于党和国家肌体中确实存在的某些阴暗面,当然需要作出恰当的估计并运用符合宪法、法律和党章的正确措施加以解决,但绝不应该采取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方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


162、为什么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全面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全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做出了从1979年起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此外,全会还提出必须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改革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还着重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的任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路线,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组织路线。全会之后,党的各项事业开始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它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


16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六个基本方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思想;政策和策略的思想;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64、如何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165、邓小平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邓小平理论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关于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的理论;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事业依靠力量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


16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作了哪些调整?

    1978年下半年,安徽、四川农村尝试包干到户、到组的生产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1979年9月,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允许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经营自主。1980年5月,邓小平发表谈话,肯定了一些地方大包干的做法。9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到1983年,全国实行“双包”的生产队达到了93%,其中绝大多数实行的是包干到户。198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大力帮助农村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放宽山区、林区政策;开辟多种渠道集资建路,发展运输;对乡镇企业实行信贷、税收优惠,鼓励农民发展采矿和其他开发性事业;鼓励技术转移和人才流动;搞活农村金融政策,提高资金的融通效益;按照自愿互利原则和商品经济要求,积极发展和完善农村合作制;进一步扩大城乡经济交往,加强对小城镇建设的指导;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等。党的农村政策的重大改革,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性同调动农民积极性的灵活措施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道路。

声明: 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不得私自用于商业用途。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站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非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电话:010-58568984、58568979  传真:010-58568974
E-mail:csa@chinasugar.org.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6号恒华国际商务中心C座1801-1805
开云官方入口(中国)开云有限公司|协会章程|入会申请|数据报送
开云官方入口(中国)开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0888号-3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