蔗糖百问
蔗糖与健康
发布时间:2022.06.08  来源:  作者:
  


蔗糖是重要的基础性营养素和能量来源



蔗糖作为一种天然的双糖甜味剂,是人体无可替代的基础性营养素和重要的能量来源,其特点是能在短时间内提供能量,并在特定条件下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对人体安全无害。蔗糖既为生命活动提供营养和能量,又给人以最易辨别与接受的味觉享受。


研究发现糖为大脑唯一且最直接的能源物质,血糖为脑神经细胞能量,糖促进脑组织发育,常脑组织所消耗的能量均来自糖的有氧氧化,脑细胞的功能对血糖水平有较大的依赖性。严重低血糖可能导致昏迷、脑功能不可逆的损伤,脑细胞长期饥饿易导致痴呆。西班牙专家报道咖啡加糖比不加糖可提高大脑的记忆力和注意力[1-2],促使大脑合成多巴胺,一种抗抑郁有助于精神放松的有益分子血清素。此外肝脏的糖原有解毒的能力,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化解某些化学物质。


糖尿病与食糖的关系


糖尿病是全球面临的日愈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一般从机体自由基、糖、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微血管病变[3]等几个主要诱发因素解释糖尿病的产生与发展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4]。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图片


图1 中国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速

图片

图2 部分国家与地区的人均食糖消费量


中国糖尿病患者1.14亿,占全球30%,居世界首位,另约有5亿人为糖尿病前期人群,据WHO统计:2005-2015年中国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经济损失达3.8万亿元,但我国人均消费食糖在世界属于较低国家之一 [5]。


人工合成甜味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当今“无糖”、“代糖”和“零热量”已成为影响消费者选购食品的重要标准,高甜度低能量的人工甜味剂(AS)已在食品行业广泛使用,且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近年的研究表明,长期或过量食用AS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甚至会增加患病风险,如AS促进肠道E. coli and E.faecalis 向致病菌转变,AS 首先在肠道上皮细胞生成一种生物膜,使致病菌与肠上皮细胞共生,致病菌阻断了正常菌群与上皮细胞的接触,导致新陈代谢失调,肠道菌群紊乱,使正常菌群减少[6]。此外,AS能促进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与传播,以三氯蔗糖、安赛蜜、糖精等不参与代谢的AS为例,因用量逐年增大,导致污水、地下水、地表水和饮用水都能检测到残留物,AS 导致致病菌的耐药基因在临床和环境中的水平传播,从植物到动物及动物之间的传播。因此人工甜味剂的使用应当谨慎。


蔗糖及甘蔗活性物质对胰岛组织的保护


华南理工大学的科研团队研究了实验大鼠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7-8],对比胰腺HE切片,从分子水平阐明了甘蔗活性物改善二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分析对比甘蔗活性物对大鼠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影响结果。


正常对照组:在光学显微镜视野中胰腺腺泡、胰岛均未见异常。整体来看,胰岛组织完整、形态规则,与其它附属组织边界清晰。从组织内部看,胰岛细胞数较多、分布均匀、排列规则。而模型对照组:胰腺脏器指数有所增大,整体来看,胰岛组织形态极不规则、与其它附属组织边界模糊。从组织内部看,胰岛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并且较多胰岛细胞空泡变性,排列紊乱。并且胰岛细胞胞浆减少、胞核固缩深染,体积缩小。用含有甘蔗提取物的蔗糖灌胃8周后,低剂量组大鼠的胰腺腺泡间少量脂肪细胞浸润。而高剂量组与正常组对比胰岛数量有轻度减少,外胰岛与分泌腺之间轮廓较清晰。与模型组相比,胰岛细胞中的胞浆有所增加,只有少数细胞有空泡变性。


文/于淑娟 孔繁晟

作者单位系华南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 健康网2010.11 月30 日

[2] 西班牙《趣味》月刊2014 年11 月

[3]Choudhary P, Genovese S, Reach G. Bloodglucose pattern management in diabetes: creating orderfrom disorder [J]. J Diabetes Sci Technol, 2013, 7(6):1575-1584.

[4] Taskinen MR. Type 2 diabetes as a lipiddisorder [J]. Curr Mol Med, 2005,5(3): 297-308.

[5] 网易新闻IDF2017 全球糖尿病地图第6 版

[6] Shil , A . ; Chichger,H . Artificial Sweeteners Negatively Regulate Pathogenic Characterristics of two Model Gut Bactera,E,coli and E.faecalis. Int.J.Mol.Sci.2021,22,5228.

[7] 孔繁晟,甘蔗糖蜜中活性因子降血糖血脂作用及机理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5.12

[8]于淑娟, 孟赫诚, 孔繁晟. 一种具有降糖功能的功能性蔗糖的制备方法[P].中国专利:CN106539088B,2021-01-01



声明: 本网信息仅供参考,不得私自用于商业用途。本网原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站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出处。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非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电话:010-58568984、58568979  传真:010-58568974
E-mail:csa@chinasugar.org.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北街26号恒华国际商务中心C座1801-1805
开云官方入口(中国)开云有限公司|协会章程|入会申请|数据报送
开云官方入口(中国)开云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0888号-3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